欢迎访问合肥新闻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国际新闻 民生新闻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军事新闻 体育新闻
部委信息 政坛人物
时事观察 政策解读
法治生活 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
健康卫生 房产商情 财经在线
娱乐资讯 旅游天下 科技之窗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中华情缘 书画收藏
报料投稿 查询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科技之窗 >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2)

时间: 2014-01-12 16:45 作者:威展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

    同时,中国政府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建立科研机构。在短短的时期里,中国初步形成了由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务院各部门研究单位、各地方科研单位、国防科研单位五路科研大军组成的科技体系。

    1956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年1月,中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这一年,中国政府成立了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拟定了57项重大任务。此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于1962年提前完成,从而奠定了中国的原子能、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计算技术、航空和火箭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基础,并促进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和发展。在提前完成《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基础上,中国又制定了《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简称《十年规划》)。

    中国政府在1958年对科技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合并,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陆续成立了各级科委,形成了中国的科学技术管理体系。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了国家计划下的现代发展时期。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首次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

    在此期间,科技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59年,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1960年,物理学家王淦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此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一批学科较齐全、设备较好的研究所,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力量较强的科研队伍。到1965年,全国科学研究机构已达到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达到12万人。这是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继续发展的基础。

    “文化大革命”——科技事业遭受重创

    不幸的是,从1966年开始,中国经历了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这场政治运动对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其间,科技管理陷入瘫痪,研究机构被肢解,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被迫停止科研工作,下放到农村或厂矿劳动。中国的科学技术几乎停滞不前。

    尽管如此,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还是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就。1966年,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70年代初期,数学家陈景润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向着解决哥德巴赫猜想迈进了一大步。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迎来科学的春天

    1978年3月18—31日,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作了极为重要的讲话。他提出,要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并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在大会上发表了著名讲话《科学的春天》。他用澎湃奔放、抒情洋溢的语言,表达了“文革”结束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喜悦心情和踌躇满志。这次大会预示着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将由乱到治、由衰到兴。

    不久以后,1978年12月,召开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也真正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1985年初,中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到有领导、有组织的全面实施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对其科技发展目标进行了影响深远的重大调整。

    1988年,中国政府先后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此后,又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等一系列重要计划,并建立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制,形成了新时期中国科技工作的大格局。

    在此期间,中国也取得了巨大的科技成就:建成了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重大科学工程,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相继研制成功,长征系列火箭在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教兴国  面向未来

    1995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这是继1956年号召“向科学进军”、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之后,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进程中第三个重要里程碑。

    1997年,中国政府批准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方案,投资实施知识创新工程。1998年6月,中国成立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表明中国从更高的层次上加强对科技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整体协调。1999年8月,中国政府召开全国技术创新大会,提出要努力在科技进步与创新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到目前为止,中国科学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1%基因绘制图,在世界上首次构建成功水稻基因组物理全图;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许多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记录;中国在国际上首次定位和克隆了神经性高频耳聋基因、乳光牙本质Ⅱ型、汉孔角化症等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量子信息领域避错码被国际公认为量子信息领域“最令人激动的成果”;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

     以政府为主导的中央计划体制正在转变,一种以“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为原则,政府科技机构、产业研究部门以及高等院校之间分工明确、良性互动的新型科技体制逐步形成。民营科技企业迅速发展。

    目前,中国正着手制定新世纪第一个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开放的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视野展开新世纪的科技事业。

    中国古代主要科技成就一览表

发明名称 发明者 发明时间

十进位制 源于甲骨文 公元前13世纪

冶铁  佚名 公元前513年

铜锡合金记录 源于《考工记》 公元前4世纪左右

针炙 源于《内经》 公元前3世纪左右

水力鼓风设备 杜诗 公元31年

造纸术 蔡伦 公元105年左右

瓷器 佚名 公元3世纪左右

浑天仪 张衡 公元2世纪初

《九章算术》 刘衡 公元260年左右

圆周率计算 祖冲之 公元5~6世纪

农学著作《齐民要术》 贾思勰 公元533~544

火药 源于沈括《梦溪笔谈》 公元7世纪

指南针 源于沈括《梦溪笔谈》 公元11世纪初

活字印刷 毕升 公元1041~1048年间

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李时珍 公元1578年

(科技部供稿)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机构介绍 | 报社动态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查询系统
Copyright©2022 www.8w8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合肥新闻网 企业信息
信息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疑问联系客服! QQ:50173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