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合肥量身打造人才扎根合肥
应用型人才培养诞生“合肥模式” 委员热议合肥学院创新模式
□本报记者 付艳 罗敏
“城市需要什么样人才,高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白义香
“近年来,合肥市学前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专业的幼儿园教师实在太少了!”
——尹玲玲
“可以打造合肥、巢湖两市区铁路声屏障(环保隔音墙)工程,这是降低列车运行噪声的有效办法。”
——刘宗祥
本报讯 2014年,合肥学院《突破学科定势 打造模块化课程 重构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项目,获得当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奖项国家每四年评选一次,26年前,中国科技大学获得该奖项。26年后,合肥学院获得该奖项,成为安徽省高等教育的重大突破。在“两会”上,合肥学院创新的人才培育模式,也成为委员热议的焦点。
“大湖名城”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今年“两会”上,“人才高地”也是政协委员们讨论的焦点。“合肥学院的本地生源只有15%不到,可毕业生有60%左右留在合肥。去年,单经开区校区就留住了1400名毕业生。”政协委员白义香说,合肥学院之所以能留住人才,完全得益于创新的人才培育模式。从2003年开始,合肥学院进行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的各项教学改革,立足地方建设应用型高校。一系列改革成果,有力地提高了学生能力与就业竞争力,获得了教育部和有关领导的肯定,被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推广应用。
立足地方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易。“根据合肥轨道交通产业布局,合肥学院开设了交通工程专业。现如今,已经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参与到轨道交通建设中。”白义香细数近年来开设的专业,家电、机械制造、能源技术等,都跟合肥产业发展高度切合,校方甚至对产业进行深度调研,了解哪些产业紧缺人才,学生想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合肥学院还淘汰了一批城市不需要的专业。可以说,合肥学院的人才培育模式,是为合肥量身打造人才,让人才一落地便能发光发热,从而义无反顾地在合肥扎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质量”上的提高,在合肥学院身上得到充分体现。近三年,合肥学院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项430余项,试点专业获367项,占85%。本科就业率名列全省前茅,很多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随着学校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逐年提高,合肥学院模块化教改的先进经验也从试点专业扩展到全校乃至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
“城市需要什么样人才,高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拿合肥学院来说,每年有近六成毕业生留在合肥,为‘大湖名城’建设源源不断输送人才。”白义香说,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合肥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